查看原文
其他

优秀课程思政示范案例-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为贯彻实施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推进华北理工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提高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学校将于即日起通过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公众号推送课程思政系列优秀案例。小编将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课程思政案例内容、思政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设计四方面介绍每门课程思政优秀案例,文末还将展示该优秀案例的教学视频。希望通过系列优秀案例分享,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创新课程教学载体,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实现思政元素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教师简介

崔立华,女,讲师。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教师。主讲《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课程。主持校级教改项目2项,参研8项省级科研项目和教改项目,编写教材1部。曾获得唐山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校级课程思政类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预防医学专业赛道获东北华北赛区二等奖、本科优秀论文指导教师等荣誉。

课程简介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以妇女和儿童少年为对象,以保健为中心,综合运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保护和促进妇女、儿童少年健康的新型学科,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预防医学专业主干课程。遵循OBE理念开展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科研设计能力和解决妇幼领域公共卫生问题的思维,帮助学生树立卫戍健康的大医情怀,培养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理论和妇幼保健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从事妇幼保健事业、学校卫生监督和公共卫生领域工作奠定基础。

一、教学目标

(一)本讲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通过对校园暴力知识的讲解(教学),培育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鼓励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思政)。2.通过采用生态健康观理论(即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使学生构建整体观思维,分析导致校园暴力行为的原因(思政),帮助学生强化对校园暴力发生原因的理解(教学)。

(二) 案例如何体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以新闻(网络)报道的校园暴力真实事件为案例,通过图片和统计数据形式展示,给学生视觉和意识的冲击,对校园暴力现象予以重视和深思。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总结,培育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到加强未成年人的生命教育、爱的教育、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践行尊重生命、遵守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与人为善、共建文明和谐、自由平等的校园的高尚行为。2.结合具体案例和以往所学知识,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探究促成校园暴力行为发生的因素,突出构建整体观思维运用生态健康观理论分析导致校园暴力行为的原因,引导学生理性地看待和处理校园暴力行为。

二、课程思政案例内容

(一) 案例内容

案例1:13岁少女被逼脱衣拍视频2016年8月29日,在汕头市潮南区,一条身穿校服的13岁少女被辱视频在朋友圈和网络上广为流传。视频中,校服少女遭到多名男女生辱骂、猥亵,并被威逼脱衣。事后少女家长报警。潮南警方抓获8名涉嫌参与侮辱并拍摄上传视频的违法行为人,其中5人已被刑事拘留。案例2:校园暴力流行状况我国中小学生遭受校园欺负、敲诈的现象普遍,占62.5%。

唐山市校园暴力发生情况:中小学校园暴力发生率为53.0%;职业高中为59.0%;大学生为19.4%。



问题:

(1)哪些行为是校园暴力行为?

(2)校园暴力的危害是什么?

(3)校园暴力行为的促成因素有哪些?

(4)如何预防和控制校园暴力?

(二)课堂活动形式

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讲授

(三)思政教学内容

1.校园暴力的危害1)身心伤害:校园暴力不仅容易导致学生躯体损伤和残疾,更严重的是常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严重者甚至拒绝上学,受暴力欺凌后沉默寡言、行为怪癖、常因无法承受压力而发生自伤、自杀。2)丧失安全感:在“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生理需要层次最低,而安全需要层次最高。生理需要有保障但无安全感的儿童也难以健康成长,而会在受暴力欺凌后产生挫折情境,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焦虑-抑郁水平高,缺乏自尊和自信。长期受欺凌后产生的严重挫折感将逐步固化,受害儿童从小接受恃强凌弱的暴力意识,导致他们不由自主地去欺凌比他们更弱小的人,甚至促使其成年后表现出家庭暴力行为。3)恶劣的社会影响:校园暴力破坏教学秩序,危害师生安全,使学生和家长对学生产生不信任感。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导致生活质量降低,社会福利负担增大,劳动生产率下降,破坏社会安定、和谐。

由此可见,校园暴力不仅伤害儿童少年的身心健康,损害了人的健康权益、生存权益,也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破坏了社会的安定和谐,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友善)。要铲除校园暴力这个毒瘤,必须加强未成年人的生命教育、爱的教育和法制教育,让孩子们认识到尊重生命、遵守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意义,学会与人为善、与人沟通,做讲文明、守法纪的宽容友善之人。

2.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分析校园暴力的危险因素。运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对校园暴力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全方位分析。首先,从微系统来说,微系统是指个体本身的一些特征以及与个体互动最频繁的、个体主要生活活动场域的小群体。他们对个体的影响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对于儿童而言,其自身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都会对其校园暴力的产生有重大的影响。例如:男性暴力倾向高于女性;性格孤僻,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暴力倾向较高等。其次,从中系统来分析,中系统是介于微系统和宏系统之间的一个系统,指对个体有影响的群体,它包括中间系统和外在系统两个层次。它更加强调的是系统间的关系和关联对个体的影响。从家庭群体与学校群体进行分析:家是儿童少年主要的生活环境,其结构的不完整,关系的不和谐,环境的不健康都会增加学生的暴力倾向;学校是儿童少年学习的地方,但是由于学校对学习成绩的片面追求,对违法犯纪学生简单的求助于体罚,这些情况都会增加儿童少年的暴力倾向。最后,从宏系统的角度,它包括文化、媒体、价值观、社会环境等。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不好的思想像“各人自扫门前雪”“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对人们有着一定影响,造成一些学生受欺负时,没有人去帮助,助长了校园暴力的不良之风;在媒体方面,无论是看影视作品还是浏览网页,总有暴力镜头,潜移默化的影响过程中增加了儿童少年暴力倾向。

运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对校园暴力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全面地分析,可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制定防控校园暴力的措施。

3.校园暴力的预防和干预措施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干预校园暴力,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联屏障。1)进行普法教育,增进学生的法治意识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强大的育人功能,能够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特别是处在未成年阶段的学生遇事易冲动,容易违背社会的道德规范甚至触犯法律,因此学校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拓展其广度,从多方面入手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运用国内外校园暴力的实际案例教育学生要善于辨别真伪、虚假和是非,加强其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严格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社会的法律规范,做知法、守法、懂法的好学生。我国涉及到校园暴力的法律法规有《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青少年应学会运用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利,不要以暴制暴,也不能以怯弱的“以德报怨”方式,屈服于校园暴力的威助。教育并非万能的,需要和法制惩戒相结合。2)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优化校园环境,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极大的,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学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紧紧以构建育人环境和学习氛围为目标,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优化校园环境,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无形的环境氛围中接受良好的品德教育,通过开展有关思想教育主题的讲座等途径,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3)健全学校规章制度,构建校园安全体系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校园暴力行为,学校应该认真审查和反思目前的各项规章制度,找出相对薄弱的环节并不断完善和强化,建立专门的校园安全管理机构,构建校园安全体系,对有暴力行为的学生要进行跟踪管理,关注学生的后续发展,并且要加强对校园暴力的预防,制订防治计划和应变计划,一旦有暴力事件的发生,要及时高效地予以处理,并且学校应该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部门,平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以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4)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家长应首先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和子女保持密切沟通,让其从小建立安全感。与此同时家长在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的同时,也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孩子逐步养成宽容、理解的品质,培养孩子宽阔的人生境界,教给孩子为人处世的道理,完善孩子的自身修养。5)净化社会不良环境,减少暴力的渲染发动社会团体,坚决抵制渲染暴力与色情的影视作品、追求轰动效应的花边新闻。同时加强对校园周边歌舞厅、网吧、迪厅等青少年易聚集的商业场所管理,加大对网络安全的监管力度。校园暴力的影响是深远的,要铲除校园暴力,必须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未成年人的生命教育、爱的教育、法制教育,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践行尊重生命、遵守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与人为善、共建文明和谐、自由平等的校园的高尚行为。

三、分析讲解

(一) 重点分析:案例与本讲内容的关联度

本讲课的内容是“校园暴力”,知识性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校园暴力的流行和危害,熟悉校园暴力发生的促成因素和掌握校园暴力预防和干预的措施,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培育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生活和学习中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以及运用整体观思维思考和分析校园暴力行为的促成原因。课程思政的案例是摘自新闻报道的社会真实事件,是课程专业知识的典型案例,与本讲课的内容是完全契合的。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同步同向进行,案例最后进行的总结和升华,也同时提升了本讲课“校园暴力”专业知识的站位和理论层次,即,引导学生构建整体观的思想来理解和阐述校园暴力发生的危险因素,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寻找开展预防和干预校园暴力的方法,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感悟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断提高学生德行修养,培养学生做讲文明、守法纪的宽容友善之人,共建文明和谐的校园。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上紧密衔接,彼此契合,共同促进。

(二)如何达成课程思政预期目标: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1.案例导入  以新闻报道的校园暴力真实事件为案例,通过图片和统计数据形式展示校园暴力现象存在的普遍性和造成的严重危害,给学生视觉和意识的冲击,使其对校园暴力现象予以重视和深思,促使学生主动对社会事件、未来学习和工作中的可能出现的校园暴力事件进行思考,为后面课程思政的开展做好思想准备。2.小组讨论  5~6名学生分为1组,对案例所提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然后每组推举代表就某个问题或多个问题阐述观点。这种参与式课堂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参与感,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对问题的分析,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运用整体观的思想更好、更全面和高效地分析校园暴力的危害、原因和防控措施,也让学生感触到校园暴力施暴者法律意识的淡泊、思想道德修养的低下,加强儿童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3.教师引导和总结  通过对校园暴力的危险因素进行引导和分析,引导学生构建整体观思维采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从微系统、中系统、宏系统三方面全面分析和理解促发校园暴力的危险因素。在最后对校园暴力的预防和干预措施进行总结性的讲授中,将本案例提升到培育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未成年人的生命教育、爱的教育、法制教育,并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践行尊重生命、遵守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与人为善、共建文明和谐、自由平等的校园的高尚行为。


 NATIONAL DAY 

四、教学设计

如今已然山河锦绣,国泰民安,这浩浩山河长治久安,盛世中华正如故人所想,所有风雨都同舟,所有言茶不言酒,所有故地与漂游,故事里的春与秋,都在脚下这片土地找到了。 最耀眼的星星,是五星红旗的光芒。

五、案例视频


感谢公共卫生学院

崔立华老师供稿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与您一路相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